溜肩的训练动作(这些动作溜肩就别练了)
溜肩的训练动作(这些动作溜肩就别练了)
瞎练多年的我,受溜肩困扰多年。好在我的工作需要不断求知和探索,在多年的学习和教学中,关于“溜肩纠正”积累了很多书上没有的想法,本文分享其中的关键认知。
关于溜肩:不能练的动作,及一定要练的动作。
01什么是溜肩
“溜肩”其实是个大众用语,描述的是肩膀和上斜方肌的坡度很大。
虽然看起来溜肩≠体态真的有问题,但在某些肩带排列问题下,身体确实会看起来有不该有的溜肩。
这个问题主要是“肩胛骨下旋”。
▲肩胛下旋
肩胛骨在理论上的中立位,会有5~10°的上旋,这里指的是肩胛内缘与垂直的角度。
▲肩胛中立
当肩胛骨上旋不足,发生了下旋,那么肩膀的高度便下降,于是看起来溜肩。
▲溜肩
Ps:有的肩胛骨下旋异常不会出现肩膀高度变低,但是往往也会看起来溜肩,大家感兴趣的话以后再深入分享。
02 溜肩不能练的动作
由于肩胛骨“往下掉”,会存在动作模式的异常,若错误动作被高次重复,无疑会让身体发生损伤和疼痛。因此主要有以下两类动作不能练:
❎ 举过头顶的动作
❎ 加剧溜肩的动作
➤对于举过头顶的动作
“溜肩”意味着存在“肩胛骨下旋”,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就是“肩胛骨上旋不足”。
当肩胛骨上旋不足,各种需要手臂举高的动作就会被限制,因为“肩肱节律”无法被展开。
“肩肱节律”指的是,手臂完全抬高,需要有约60°的肩胛骨上旋,外加约120°的盂肱关节外展,综合实现180°的手臂完全高抬。
▲肩肱节律
这个在抬臂动作中的肩胛骨上旋,是配合着动作进程一点点展开的,如果存在溜肩的问题,肩胛骨的上旋会不足,于是盂肱关节会代偿性地完成更多外展。比如肩胛骨只上旋了40°,盂肱关节展开了140°。
▲肩肱节律异常
这个动作异常将直接引发“肩峰撞击综合征”,简单理解为“抬臂时肩疼”。
只有当抬臂时肩胛骨充分上旋,肩峰下才有足够空间允许抬臂,避免软组织的挤压和磨损,疼痛才能得以避免。
▲肩峰下空间
反之,溜肩的人肩肱节律紊乱,无法执行无痛的抬臂,因此举过头顶的动作不能做。
这类动作以“推举”类动作为主。如果你溜肩,是不是很久都不敢做推举了?
➤对于加剧溜肩的动作
“溜肩”是一个静态姿势偏差,也是一个动态动作代偿。简单理解为:身体会倾向于用溜肩的方式完成动作。
有什么动作会非常容易靠溜肩代偿/借力呢?
一系列肩内收动作。
如果你想让手臂在身体侧方内收发力,溜肩的人会很喜欢靠溜肩借力,因为当肩胛骨下旋,会带动大臂一起向内运动,哪怕盂肱关节没有任何运动,也会造成大臂内收的空间变化。
▲肩胛下旋代偿肩内收
相关的动作,比如练背时的“宽距下拉”。
一定是宽距下拉,不是窄距下拉。因为当采用宽距时,大臂的运动集中在身体侧面,关节运动更符合“肩内收”,于是很容易靠“肩胛骨下旋”代偿“肩内收”,让溜肩恶化。
▲错误的宽距下拉
如果采用的是窄距则问题不大,因为窄距的下拉中,肩关节运动轨迹是前后方向(矢状面),不是外内方向(冠状面)。
相关的动作,比如还有练胸时的“高位夹胸”。
这个动作的轨迹也以肩内收为主,同样易用“肩胛骨下旋”代偿。同样是将绳索拉至肚脐眼,但是靠的更多是肩胛下旋,而不是肩内收。
抛砖引玉到此,大家可用同样的逻辑思考其它健身动作。
03 溜肩一定要练的动作
溜肩一定要练的动作是:
✅ 举过头顶的动作
✅ 大臂内收的动作
上面你认为不能练的动作,都是你一定要练的动作。
原因很简单:
永远不练抬臂动作,难道一辈子都不再抬臂吗?
永远不练内收动作,难道一辈子都靠溜肩代偿吗?
如果你接受溜肩的事实并且没有纠正的欲望,那么这些动作确实不应该去训练,因为你怎么做都是错的;
如果你不甘于溜肩,想试图做出改变去实现纠正,那么将这些动作做好,就是你应该有的目标。
能顺利且自如的做好完全抬臂和内收抗阻动作,是溜肩得以纠正的关键指标,它意义深远,因为它代表着你可以无痛抬臂,代表着不再借助溜肩来代偿。
但是,如果你溜肩,并且你正在纠正溜肩,这些动作不应该是你优先训练的,因为你尚未具备将这些动作做好的能力。
➤致密化的筋膜需要得到松解
➤肩胛骨需要找到上旋运动的感觉
➤盂肱关节需要提高控制度
➤肩胛骨和盂肱关节能够协同的配合好
然后你才能做无痛地抬臂、无代偿地肩内收。并且你一定要将正确的动作重复训练,直到它成为本能。
这个环节在我们纠正逻辑链的终端,叫“动作整合”,是纠正末期才能进行的训练,没有捷径可走。
溜肩会做错什么,就将什么做好;
在哪儿跌倒,就在哪儿爬起;
它们的逻辑是一样的。
人的一生由无数个决定组成,每一个决定,都反应着你的心智模式。
所以,你决定好今天要练什么了吗。
,